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市上下全面动员,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用最有力度的物资保障,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长城”。
科学调配,防疫物资物尽其用
前方白衣战士和病魔激烈交锋,后方物资保障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及时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足的“弹药”和“粮草”。
蔬菜122吨、水果900斤、土猪肉778斤,2月27日,市发改委协调阳新县捐赠的价值12万元慰问物资,送到江苏救援队、市传染病医院等一线医务人员手中,“医护人员的伙食跟上来了,才能更好地在一线奋战。”
尽管这场疫情来势猛,但全市坚持“一盘棋”调度,多渠道采集、分层次保供、多批次分拨,逐步实现了防疫物资从紧缺到紧平衡、再到相对充裕,从“人等物”到“物等人”,从“保重点”到“广覆盖”。
“同心助黄石,携手抗疫情”,2月22日,在江苏省统战系统筹集的一大批医疗物资上印着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语,饱含着江苏对口支援黄石的深情厚谊。
江苏、四川、西藏、云南……来自全国多地的防疫及生活物资一波波、一批批抵达黄石,接力筑起疫情防控的爱心长城。
东贝集团、华新水泥、劲牌公司、新兴管业、新冶钢等大型企业,组建海外物资采购专班,采购紧缺物资,海外“抢购团”各显神通充实防疫力量。
许许多多普通民众,有的积极联系医疗物资,千里迢迢送来口罩、消毒液;有的托人给黄石慈善组织捐款捐物,解围济困。
90后小伙余刚得知家乡防疫物资紧缺后,紧急联系德连社负责人,在社成员的支持下,发动俄罗斯朋友采购一批物资运回老家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31岁的卖菜小伙祝国炜看到所辖社区工作人员辛苦,主动捐出价值1000元的口罩和价值600元的水果;78岁的高维章老人平时生活简朴,向社区捐款1000元,并向所在的冶钢集团黄思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提出建议……
兄弟城市、爱心企业、海外人士、普通民众,他们的爱心善举,驱散了疫情的恐慌,像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每一个奋力战“疫”者的心田。
保供稳价,民生需求应供尽供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社区、村实行24小时全封闭管理,在加强管控的同时,我市想法设法充实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包菜、大白菜、白萝卜、菜薹、豇豆……“我们这有40多个品种,老百姓常买的菜这儿都有。”润信农批总经理易海说。建成运行不久的润信农批,以每天进货量超过300吨、出货量超过250吨,成为疫情期间保障黄石市民“菜篮子”的主力军。
除“联海优选”外,我市还开通了“胖胖果农”“菜帮速达”“华青优购”、湖北众联物流社区团购平台、“零售通”平台供市民选用。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市商务局组织辖内润信农批、武商、中商、金港超市、卫斌生鲜等骨干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提早制定采购计划、联系商家、组织货源、安排运输,做好商超与农批市场对接,确保货源组织有序、供应持续稳定。
其间,4个城区共选定的244家企业配送主体、110多个社区、814个卡口的全配送网络,成为黄石市民购买生活物资的最有力保障。
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县级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在大冶、阳新各建成1家物资储备中心,设立物资储备点7个,以备不时之需。
基本生活物资有了,但是如何保障居民的多样化购物和常备药品,政府部门、各社区和小区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在下陆区大塘社区,志愿者罗芬组建的“药品需求”和“母婴产品”微信群广受欢迎,90多位居民通过她的微信群成功购药。
居民响应号召“宅”在家的时候,我市开始实行急需药品集中代购,100多家零售药店提供相关药品保供服务,居民可以联系社区代购药品。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也紧急下发通知,要求急需药品的价格应按照门市价执行,不得另行加价,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针对特殊时期的困难家庭,市民政局对低收入家庭和县(市、区)政府认定的其他生活困难群众,在疫情期间给予每户每月不低于300元的临时生活救助。
在全市保供稳价一盘棋的统筹安排下,城区居民购物便捷高效,农村物资供应充足通畅,民生需求得到了保障。
水电油气,城市运转从未间断
270万人安心待在家中,疫情期间,水不停、电不停、油气供应不停。
1月27日,黄石供电公司城区供电中心接到黄石市中医院被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通知后,当天就派人赶到现场,对接通双电源进行现场勘查,连夜制定方案和物资调配。
次日上午,10名高新区供电中心党员挺身而出,带领14名生产骨干组成突击队伍赶到医院,经过3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开挖140米电缆通道,敷设160米高压电缆,完成1台环网柜的安装,顺利地为黄石首个“小汤山”医院接通了双回路电源。
用时间换取生命。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市供电系统干部职工及时跟踪企业生产负荷和居民用电需求,组织对全市67座变电站、203条输配电重要保电线路、168个疫情防控重点保电单位设备开展特巡,累计出动人员1.7万余人次、车辆2700余台次,确保了黄石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确保了全市重要用户不间断供电,确保了全市居民正常用电。
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全面启动防控应急机制,280余名干部职工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供水爱心服务队每天接到二三十个求助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抢修,保证正常供水。
用水有保障,水质保障也没放松。市自来水公司加强对源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消毒剂投放、管网水水质等重点环节检视巡查,全市城市供水和水质双稳定。
“江苏省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驻地,磁湖山庄柴油即将告罄!”2月18日,中石化黄石石油公司经理刘俊接到急促的求助电话,在紧急调集油品后,满载3吨柴油的配送车于次日上午10点赶到磁湖山庄输送油品。
在疫情肆虐的一二月份,黄石中石油昆仑城投燃气公司员工主动成为抗疫一线“蓝焰卫士”,筑牢燃气防线,守卫城市的温暖和光明。
“一定要保证居民用气不受影响!”疫情爆发以来,该公司采取投放24小时自助缴费机、安排移动充值车进小区、加入城发集团爱心服务队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居民充值不停业、设备巡线不脱节、上门维修不缺位、集中供气不降温,守护黄石千家万户用气安全。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市上下全面动员,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用最有力度的物资保障,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长城”。
科学调配,防疫物资物尽其用
前方白衣战士和病魔激烈交锋,后方物资保障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及时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足的“弹药”和“粮草”。
蔬菜122吨、水果900斤、土猪肉778斤,2月27日,市发改委协调阳新县捐赠的价值12万元慰问物资,送到江苏救援队、市传染病医院等一线医务人员手中,“医护人员的伙食跟上来了,才能更好地在一线奋战。”
尽管这场疫情来势猛,但全市坚持“一盘棋”调度,多渠道采集、分层次保供、多批次分拨,逐步实现了防疫物资从紧缺到紧平衡、再到相对充裕,从“人等物”到“物等人”,从“保重点”到“广覆盖”。
“同心助黄石,携手抗疫情”,2月22日,在江苏省统战系统筹集的一大批医疗物资上印着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语,饱含着江苏对口支援黄石的深情厚谊。
江苏、四川、西藏、云南……来自全国多地的防疫及生活物资一波波、一批批抵达黄石,接力筑起疫情防控的爱心长城。
东贝集团、华新水泥、劲牌公司、新兴管业、新冶钢等大型企业,组建海外物资采购专班,采购紧缺物资,海外“抢购团”各显神通充实防疫力量。
许许多多普通民众,有的积极联系医疗物资,千里迢迢送来口罩、消毒液;有的托人给黄石慈善组织捐款捐物,解围济困。
90后小伙余刚得知家乡防疫物资紧缺后,紧急联系德连社负责人,在社成员的支持下,发动俄罗斯朋友采购一批物资运回老家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31岁的卖菜小伙祝国炜看到所辖社区工作人员辛苦,主动捐出价值1000元的口罩和价值600元的水果;78岁的高维章老人平时生活简朴,向社区捐款1000元,并向所在的冶钢集团黄思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提出建议……
兄弟城市、爱心企业、海外人士、普通民众,他们的爱心善举,驱散了疫情的恐慌,像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每一个奋力战“疫”者的心田。
保供稳价,民生需求应供尽供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社区、村实行24小时全封闭管理,在加强管控的同时,我市想法设法充实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包菜、大白菜、白萝卜、菜薹、豇豆……“我们这有40多个品种,老百姓常买的菜这儿都有。”润信农批总经理易海说。建成运行不久的润信农批,以每天进货量超过300吨、出货量超过250吨,成为疫情期间保障黄石市民“菜篮子”的主力军。
除“联海优选”外,我市还开通了“胖胖果农”“菜帮速达”“华青优购”、湖北众联物流社区团购平台、“零售通”平台供市民选用。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市商务局组织辖内润信农批、武商、中商、金港超市、卫斌生鲜等骨干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提早制定采购计划、联系商家、组织货源、安排运输,做好商超与农批市场对接,确保货源组织有序、供应持续稳定。
其间,4个城区共选定的244家企业配送主体、110多个社区、814个卡口的全配送网络,成为黄石市民购买生活物资的最有力保障。
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县级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在大冶、阳新各建成1家物资储备中心,设立物资储备点7个,以备不时之需。
基本生活物资有了,但是如何保障居民的多样化购物和常备药品,政府部门、各社区和小区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在下陆区大塘社区,志愿者罗芬组建的“药品需求”和“母婴产品”微信群广受欢迎,90多位居民通过她的微信群成功购药。
居民响应号召“宅”在家的时候,我市开始实行急需药品集中代购,100多家零售药店提供相关药品保供服务,居民可以联系社区代购药品。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也紧急下发通知,要求急需药品的价格应按照门市价执行,不得另行加价,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针对特殊时期的困难家庭,市民政局对低收入家庭和县(市、区)政府认定的其他生活困难群众,在疫情期间给予每户每月不低于300元的临时生活救助。
在全市保供稳价一盘棋的统筹安排下,城区居民购物便捷高效,农村物资供应充足通畅,民生需求得到了保障。
水电油气,城市运转从未间断
270万人安心待在家中,疫情期间,水不停、电不停、油气供应不停。
1月27日,黄石供电公司城区供电中心接到黄石市中医院被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通知后,当天就派人赶到现场,对接通双电源进行现场勘查,连夜制定方案和物资调配。
次日上午,10名高新区供电中心党员挺身而出,带领14名生产骨干组成突击队伍赶到医院,经过3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开挖140米电缆通道,敷设160米高压电缆,完成1台环网柜的安装,顺利地为黄石首个“小汤山”医院接通了双回路电源。
用时间换取生命。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市供电系统干部职工及时跟踪企业生产负荷和居民用电需求,组织对全市67座变电站、203条输配电重要保电线路、168个疫情防控重点保电单位设备开展特巡,累计出动人员1.7万余人次、车辆2700余台次,确保了黄石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确保了全市重要用户不间断供电,确保了全市居民正常用电。
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全面启动防控应急机制,280余名干部职工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供水爱心服务队每天接到二三十个求助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抢修,保证正常供水。
用水有保障,水质保障也没放松。市自来水公司加强对源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消毒剂投放、管网水水质等重点环节检视巡查,全市城市供水和水质双稳定。
“江苏省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驻地,磁湖山庄柴油即将告罄!”2月18日,中石化黄石石油公司经理刘俊接到急促的求助电话,在紧急调集油品后,满载3吨柴油的配送车于次日上午10点赶到磁湖山庄输送油品。
在疫情肆虐的一二月份,黄石中石油昆仑城投燃气公司员工主动成为抗疫一线“蓝焰卫士”,筑牢燃气防线,守卫城市的温暖和光明。
“一定要保证居民用气不受影响!”疫情爆发以来,该公司采取投放24小时自助缴费机、安排移动充值车进小区、加入城发集团爱心服务队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居民充值不停业、设备巡线不脱节、上门维修不缺位、集中供气不降温,守护黄石千家万户用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