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黄石市招商网欢迎您!今天是

车桥蝶变

发布时间:2023-12-26  所属栏目:招商动态  点击次数:2433  返回上页

  冬阳初升,晨曦渐起,富河水不舍昼夜流经富川大地。雾霭氤氲,炊烟袅袅,阳新县龙港镇车桥村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文明气息。

  “来了?”“大家都来了!”12月19日,车桥村锣鼓队队员陆续走进龙祠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始了“车桥村晚”的排练。

  欢快的旋律、优美的舞姿,队员们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生命活力和新时代农村的文明风貌,述说着奔跑在建设和美乡村赛道上的新故事。

  好环境托起新生活——

  “一碗水”背后的村庄之变

  巍巍幕阜山,滔滔富河水。富水水库大坝脚下便是车桥村。因“车连东西、桥贯南北”而得名。

  上世纪90年代末,因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原阳新富水镇政府并入龙港镇。车桥村风光不再,被精准识别成全省贫困村之一。

  号角吹响,一呼百应。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车桥人“脱贫摘帽”的精气神喷薄而出,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面对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产业不特、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在市委宣传部第六轮驻村工作队带领下,车桥从改善基础设施、实施造福工程入手,建设和美乡村。

  收集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绘制发展规划、实施整体布局,建设生产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在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后,车桥村民饮用水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长期以来,尽管车桥村地处富水源头,但“近水楼台不得水”,村民饮用水水质不优,且水量不稳定。

  “群众所需所盼,就是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方向。”2022年3月,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3月14日,车桥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

  推动施工进度,督促工程质量……历时100天,车桥村安全饮水工程铺设主管道5260米,于当年6月底顺利完工。

  6月30日晚,车桥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式通水。“当我拧开水龙头,尝了一口碗里的清水时,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今年45岁的朱鲜艳回忆起通水的那一刻,仍心存“这水来得不容易,这事做得不简单”的感恩。

  朱鲜艳家门前,有一处封起来的老水井。以前,她一家子吃的都是井水。下雨天,井水浑浊,家里大人勉强应付一下;小孩子不行,那就得去买饮用水,既麻烦又费钱。

  水龙头打开的不仅是水,更打开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两年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解村民所忧,为村子引来源源不断的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活水”。

  有收入撑起硬道理——

  “一棵菜”背后的产业之变

  今年3月,车桥村引进阳新县恒嘉盛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发展高标准大棚蔬菜50多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正在种苗培育。

  一个好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据介绍,大棚蔬菜产业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带动40余名农民就业。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多次调研车桥村产业发展情况,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选强人、用能人、召集带头人,带着群众一起发展产业。“有收入才是硬道理。”村党总支书记郑加和说,通过设施配套、流转土地、整合资源,村里引进经营主体,强化技术保障,发展特色种植业。

  走进车桥村花椒基地,员工们有施肥的、修枝的、开沟的、除草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冬季是花椒管护的关键时期,要施足越冬底肥、做好花椒管理,才能保证来年丰收。”基地负责人郑晓龙说,待到丰产期,每亩花椒收益能达到5000多元。

  “我以前在周边打零工,赚得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能领工资,还能照顾家庭。”在花椒基地工作了6年的老员工杨细莲说。

  今年54岁的杨细莲,丈夫受伤后基本不能干重活,家里全靠她一个人在基地务工。她能在花椒基地务工挣收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在山上,他们做强花椒产业;在山下,他们做活稻虾养殖产业、做大大棚蔬菜产业。

  在山下的稻虾养殖基地,务工者正在抓紧修筑防护设施。停下手中的活,负责人郑英才说,今年稻虾养殖基地收成不错,最好的一天卖了700多斤虾。

  这些年,村里和驻村工作队从土地流转、产业帮扶、后期销售等方面,为稻虾养殖基地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也激发了郑英才做活这个产业的信心。

  如今,他的稻虾养殖基地扩建了20多亩,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产出来的小龙虾,肉质紧实、味道鲜美,一斤最高卖到30元。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梦想终将绽放。目前,车桥村打造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初露峥嵘。

  思想变引起大改变——

  “一张脸”背后的精神之变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是重要参与者。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设和美乡村、培育文明乡风”三大实质性突破目标,明确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民生保障、争先创优”的工作任务。

  “乡村振兴需要树立文明乡风,让大家既要生活富足,更要精神富有,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波说。

  聚焦乡村治理,车桥村评选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奖、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等。

  聚焦文明实践,新建村民广场、活动中心,提档升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补齐雪亮工程短板,打造“车桥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环境整治、扶危济困等活动。

  聚焦乡村文化,车桥村以节日为契机、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提振农民精神,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调动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车桥村,几乎家家建有特色小院。院内有种蔬菜的、有栽果树的,还有摆上桌椅喝茶的,悠然自得。

  车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郑和柏说,这得益于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得益于文明乡风的兴起。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保洁员履职尽责、志愿者积极奉献、村民主动参与,开展卫生大扫除,拆除乱搭乱建,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富水源头,美丽车桥。”走进车桥村,见到的是崭新的柏油路、干净的村舍、整洁的小菜园、美丽的墙绘,还有洋溢着笑脸的村民。

  “车桥村变化真大,通村公路从水泥路扩宽改造为柏油路,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乡亲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了。”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70岁村民郑水安打心眼里高兴。

  乡风文明入农家,村容村貌焕新颜。仿佛在不经意间,车桥村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悄然走过了一条蝶变之路。(黄石日报记者易木生梁坚义刘舒晨/文)



主办单位:黄石市招商服务中心 电话:0714-6360166

地址:中国黄石·广会路10号黄石广电中心21楼 网站标识码:4202000047

鄂ICP备19026844号-1 工信部链接: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