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争分夺秒、紧张生产;建设工地上,塔吊机挥舞“长臂”、忙碌作业;工业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立冬时节,黄石处处涌动奋进的热潮。
11月8日,我市开展全市2023年第四次项目拉练活动,一天时间里,“考官”们下工地、进车间,看变化、问进展,对全市7个县(市、区)21个项目进行集中“检阅”。
拉练现场,从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到蒸蒸日上的产业发展,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欣欣向荣的现实画卷,黄石大地呈现出蓬勃生机。
智能自动化是提高公司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技术,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拉练第一站是开发区·铁山区的长园FPC(柔性电路板)精密电子项目,这家企业高度自动化运转的机器和静悄悄的生产车间让观摩人员赞叹不已。
在密闭的阻焊印刷车间内,3名工作人员一步步完成了阻焊剂印刷到物体表面的全程操作。长园精密电子(黄石)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清华站在车间玻璃窗外向大家解说,“传统企业的阻焊印刷车间至少需要20人,在引进全自动化设备后,我们只需3名员工便可完成作业。”
据了解,长园FPC精密电子项目2022年9月开工,今年10月投产。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安防、工控、医疗、通讯等领域。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提升黄石电子信息产业FPC的产品能级,还能为黄石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赛道,壮大新能源产业发挥头雁效应。
目之所及,新项目、新模式不断涌现;心之所感,新思路、新理念竞相涌流。当天的观摩项目,都有着相同的指向——要在“见效”上动真格,全力引进好项目、培育新产业、带动大发展。
位于西塞山工业园区的旌冶科技合金添加剂项目,2022年12月进场施工,今年9月竣工。“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建好项目,多亏了西塞山区和各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湖北旌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再华感叹。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引进国内最先进设备,建成高度智能化的立体生产厂房,并安装远程控制的智能开、堵口机,主要生产高端合金材料使用的金属铬重要添加线,呈现出产品价值高,生产智能化高,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投产即见效,用数据说话。蔡再华信心满满地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值超8亿元,年利税近1.5亿元,带动就业人口195人。”
安全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色大冶冶炼厂的全厂环保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技术要求高,中色大冶冶炼厂党委书记、厂长李伟说,“这是我们建厂以来,停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随着11月7日冶炼厂电炉的通电,这个3月20日开始系统停工的改造项目,正式进入到试生产阶段,李伟和全厂职工兴奋不已。
李伟介绍,冶炼厂环保升级及全厂生产系统完善项目主要是将火法环保系统升级改造,从而使全程工艺完善达到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的目的。改造项目完成后,全厂预计年节约用煤3200吨和电能6000万度。
此次拉练厚度观摩的7个县(市、区)共21个项目,各有千秋、亮点纷呈,既涉及精密电子、定制电源、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含金量高的产业,又涉及到物流仓储、食品加工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与会同志上午8时出发,晚上18时返程,一路奔忙、交流、点评。一个个拔节生长的重点项目,让大家看到了黄石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各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饱满劲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冲刺四季度的氛围越来越浓。
“好项目、大项目让人心潮澎湃。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财税。”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志尧说,各地财政部门重视项目建设,有力推动项目落地,培育了一批有后劲的项目,展现了各地抓项目的韧劲和强势发展的后劲,也坚定了财政部门持续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支持项目建设、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时宏说,各地结合自身特点,陆续发力,一批好项目、新项目不断涌现,一批老项目改造升级,呈现出竞相发力、你追我赶的比拼发展态势。市统计局将继续做好新开工项目入库纳统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作为,确保新开工项目成熟一个、入库一个,颗粒归仓。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齐心协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8个,总投资金额2477亿元。10月26日,组织了201个、总投资金额1005亿元的重大项目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个数位居全省第三,总投资额位居全省第五,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积蓄了强劲动能。
拉练,是项目建设的集中检验,也是比学赶超的全面动员。全市上下正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冲刺冲锋,决战决胜,奋力交出年度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 上一篇:花湖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 下一篇:风生水起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