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记者从大冶湖高新区获悉,今年1至11月,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最好成绩,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15.35亿元,同比增长29.34%。
近年来,大冶湖高新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逐步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精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产业培育体系,已经形成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生命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5+1”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高新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67家,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8家,获批湖北省新物种瞪羚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1家,“高新之路”越走越宽。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快速增长。在新能源赛道上,融通高科一路高歌猛进。三年时间,从1亿增至100多亿,已经成为中国锂电行业的超级“黑马”,经济数据十分亮眼。
融通高科是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也是湖北省重点支持的科技型生产企业,在今年10月份公布的2022年拟入库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中,是获评全省“独角兽”企业的两家企业之一。
据了解,磷酸铁锂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电池的主流,随着技术的发展,铁锂正极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值,磷酸铁锂电池在兼具安全性、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能量密度提升,或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的新增长点,融通高科又一次提前布局发力,抢占先机。
“融通高科项目三期占地面积300亩,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目前已经实现投产,到时年产量可达4万吨,实现年产值6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600余人。”据融通高科行政总监汪启胜介绍,待一二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以后,可实现年产值180亿元。
在大冶湖高新区,除融通高科发展动能强劲外,湖北祥邦科技、立中车轮、普罗格智芯、迪峰换热器、东贝电机等一大批企业都表现不俗,工业“压舱石”作用发挥显著。这些围绕产业链部署的创新链项目,让高新区经济有了强大的韧性,确保了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截至目前,高新区核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1家,新材料产业企业达47家。今年1至11月份,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15.35亿元,同比增长29.34%。预计今年将突破460亿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武汉都市圈核心区优势,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为重要抓手,向上承接创新资源,以“政产学研”为抓手,深度推进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努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上一篇:大冶入选县市投资环境百佳典范
- 下一篇:大冶湖高新区7家企业登上国家级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