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塞山临港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该园是黄石“四区N园”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突出人才在产业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人才以用为本,聚焦特钢产业,推进产才融合,奋力争当全市“N园”建设排头兵。
围绕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该区投资1.2亿元,每年拿出400万运营支持资金,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黄石科创模具研究院,成功获评全市首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去年8月正式运营,仅4个月就签约技术合作企业20家,完成技术成果创收80万元。通过校企合作联建,建立企业与高校对接桥梁,16家科技型企业先后引进华中科技大学李建军等22个教授团队共79名专家人才,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通过企业自主创建,推行规上企业研发平台“扫零行动”,推进企业科创研发平台建设,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省市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9家(省级2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目前,全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3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5个。通过线上线下同建,搭建线上引才和线下招才两个平台,同步举办22场人才招聘会,发布招才岗位2万余个,组织线上人才培训近万人次。
建立“理工博士+技能工匠”人才培育模式,打造“西塞工匠之家”品牌,开展劳动竞赛技能大比武18次,评选“西塞工匠”40名。依托高校培育,与湖北理工学院达成毕业生就业创业长期合作,实施“我选湖北·西塞起航”计划,吸引800余名在校大学生来区实习实训,引导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去年大上海众创空间帮助928人自主创业,浙楚企业港成功孵化科技生产型企业35家、创业机构74家,被评为湖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开展“科技人才服务企业行活动”,柔性引进21名高校教授人才,帮助9家企业解决科技难题18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个,达成合作项目1个,其中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沈喜洲为振华化学服务攻关解决问题。创新评价机制,开展首届“西塞科技英才”评选,以贡献论英雄、以成果评英才,经过3轮评审选拔出产业一线高端技术专家人才10名。
创新奖励机制,坚持“以财奖才”。拿出110万元对企业创新研发平台进行奖励,拿出10万元对“西塞科技英才”进行奖励,拿出6万元对柔性服务企业专家人才进行奖励。同时借鉴市委人才办体制内“招硕引博”补贴办法,打破体制限制,对科创模具研究院引进的3名高层次人才连续2年发放人才津贴25万元。真正让人才“名利双收”。(黄石日报 记者 刘艳新)
- 上一篇:晶芯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正式投片
- 下一篇: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