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艳阳高照。3台大型打桩机在西塞山工业园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工地打深桩,这里正在建一座炼焦工厂。该项目征地406亩,由新冶钢投资35亿元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顶装焦炉,淘汰现在使用的捣固焦炉。
这将是一座综合利用资源的绿色智能工厂,炼焦炉安装国内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设施,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和废水处理零排放。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焦炭150万吨,发电1.44亿KWh,还可生产出相应的焦炉煤气、焦油、粗苯、硫铵等附属产品,计划2022年建成投产。
在西塞山工业园再建一座焦化环保升级工厂,是西塞山区以新冶钢为龙头着力打造特钢名城的又一有力举措。新冶钢是我国重要的特殊钢生产基地,也是国内特钢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升空、“鲲鹏”遨游、港珠澳大桥建设等,新冶钢都提供了关键部件用钢。
正因新冶钢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特钢产业在该区喷薄而出。3月31日,投资5亿元,占地152亩的天新特钢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建成后为落户该区的高端特钢延伸加工、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标准厂房,能满足3至4家大型企业入驻。不仅如此,早在今年1月29日,西塞山区模具钢冶炼中心挂牌,这是一家由国企天源钢铁与民企三冶重工合作组建的湖北天源模具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我市成立的首家模具钢冶炼中心。该公司摒弃过去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方式,按照国家特钢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走环保型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装备升级改造、优化冶炼工艺、推进智能化建设、倡导绿色环保,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
“每天至少出货100吨,已有3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下了订单。”12日,盘点3月份的收成后,湖北天源模具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石市模具材料行业协会会长潘自忠笑容满面。
同样位于西塞山区,近在咫尺的湖北圆鼎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家汉面对记者采访,长舒一口气。“就近能买到钢锭,总算解了原材料之困,没有特钢,我们生产模具的企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家过去冶炼模具钢的企业,因落实环保政策被关停后,在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转型升级,利用模具钢进行深加工,生产不同工业设备零部件的模具毛坯。目前是三环锻压、华新装备、中航汽动、武船等公司的合作伙伴。
模具被称为制造业之母,是制造成型产品的重要工具。面对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模具钢和模具,去年11月27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我市首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这无疑为该区冶炼特钢和利用模具钢加工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西塞山区,让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陈军看到了公司更好的发展前景。该公司是一家特钢延伸加工企业,将模具钢通过锯切、热处理、冷拔、校直、去应力退火、再精校等工艺处理,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零部件毛坯,去年产值达3.7亿元。
特钢和智能模具正在西塞山区形成一个独特而庞大的产业集群。据统计,该区生产的模具钢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45%,挤出模具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65%,产品出口西欧、中东、东盟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区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良好区”称号,获得省委、省政府的表扬和奖励。(黄石日报 记者 刘艳新)
- 上一篇:狠抓产业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底盘
- 下一篇:市教育局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