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西塞山区两会提出今年该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为抓手,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主动融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驻点离岸科创中心,积极对接走廊内部资源。推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导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将特钢产业基地打造成行业级平台,鼓励支持新冶钢、振华化学打造企业级平台。深化华中科技大学与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加快建成省级检验检测中心,服务模具企业产品提档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加快跨部门、跨地区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依托新冶钢优势,做强做优棒材、管材、锻材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围绕做强产业链条,启动特钢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构建完整的特钢产业生态。
打造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
以沿江沿湖沿干道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纵深推进“金湾秀带”建设,加快完善小区道路管网、消防安防、物业服务、文体设施、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功能,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完成上窑商贸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石料山、沿湖路等8个小区旧改项目。坚持整体规划、分区设计、成片实施,全力推进“十里秀带”综合整治工程,改造沿街立面,提档沿街绿化,打造展现西塞形象的景观廊道、生活秀带。
推进沿江、沿湖、沿山管网建设,完成胡家湾、石料山等片区污水管网铺设,实施沿山私房二三级管网建设。加强排洪港、雨污管网整治和维护,实施牧羊湖港、龚家巷港等雨污分流改造,修复一门至河西污水处理厂段主管网。改造中窑湾、枣子山等断头路,新建口袋公园3处。全力服务有轨电车、沿江大道、颐阳路改造和八卦嘴人行天桥建设工程。抢抓棚改旧改政策机遇,强力推进水机、袁仓A等棚改项目征收,完成华记里、大水机等地块出让,加快半山云廷、曹家嘴3号地块开发建设。
建设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创新并重,用好“两山、两湖、两遗”资源,推进“黄荆山+西塞山”“磁湖+夏浴湖”“西塞神舟会+苏式建筑群”的保护开发。全面启动黄荆山山上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实施草甸服务中心、观光索道、垂直观光电梯、草甸云廊、草地滑道等配套服务、娱乐休闲项目,改造荆山广场至四安亭游步道。支持黄荆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西塞山4A景区创建。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启动荆楚文旅名镇、名村、名街创建,力争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品牌。启动区级综合性体育场馆和街道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筹办鄂东南山地自行车联赛,打造西塞山区特有赛事品牌。持续放大“新港荷花节”“螃蟹美食节”等节会效应,做好牯牛洲沙滩网红打卡地宣传引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体验。加快推进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业态,利用大上海商圈、上窑商圈集聚优势,支持新消费体验中心、首店、网红店等业态入驻。围绕武商黄石购物中心,增加深夜食堂、休闲清吧等产业,打造京华路夜市一条街。
加强村庄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实施乡村增绿工程,着力创建一批省市级“生态村庄”。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为抓手,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主动融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驻点离岸科创中心,积极对接走廊内部资源。推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导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将特钢产业基地打造成行业级平台,鼓励支持新冶钢、振华化学打造企业级平台。深化华中科技大学与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加快建成省级检验检测中心,服务模具企业产品提档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加快跨部门、跨地区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依托新冶钢优势,做强做优棒材、管材、锻材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围绕做强产业链条,启动特钢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构建完整的特钢产业生态。
打造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
以沿江沿湖沿干道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纵深推进“金湾秀带”建设,加快完善小区道路管网、消防安防、物业服务、文体设施、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功能,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完成上窑商贸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石料山、沿湖路等8个小区旧改项目。坚持整体规划、分区设计、成片实施,全力推进“十里秀带”综合整治工程,改造沿街立面,提档沿街绿化,打造展现西塞形象的景观廊道、生活秀带。
推进沿江、沿湖、沿山管网建设,完成胡家湾、石料山等片区污水管网铺设,实施沿山私房二三级管网建设。加强排洪港、雨污管网整治和维护,实施牧羊湖港、龚家巷港等雨污分流改造,修复一门至河西污水处理厂段主管网。改造中窑湾、枣子山等断头路,新建口袋公园3处。全力服务有轨电车、沿江大道、颐阳路改造和八卦嘴人行天桥建设工程。抢抓棚改旧改政策机遇,强力推进水机、袁仓A等棚改项目征收,完成华记里、大水机等地块出让,加快半山云廷、曹家嘴3号地块开发建设。
建设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创新并重,用好“两山、两湖、两遗”资源,推进“黄荆山+西塞山”“磁湖+夏浴湖”“西塞神舟会+苏式建筑群”的保护开发。全面启动黄荆山山上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实施草甸服务中心、观光索道、垂直观光电梯、草甸云廊、草地滑道等配套服务、娱乐休闲项目,改造荆山广场至四安亭游步道。支持黄荆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西塞山4A景区创建。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启动荆楚文旅名镇、名村、名街创建,力争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品牌。启动区级综合性体育场馆和街道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筹办鄂东南山地自行车联赛,打造西塞山区特有赛事品牌。持续放大“新港荷花节”“螃蟹美食节”等节会效应,做好牯牛洲沙滩网红打卡地宣传引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体验。加快推进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业态,利用大上海商圈、上窑商圈集聚优势,支持新消费体验中心、首店、网红店等业态入驻。围绕武商黄石购物中心,增加深夜食堂、休闲清吧等产业,打造京华路夜市一条街。
加强村庄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实施乡村增绿工程,着力创建一批省市级“生态村庄”。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