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黄石市招商网欢迎您!今天是

抢抓机遇,把“蓝图”变成“施工图”

发布时间:2020-12-18  所属栏目:招商动态  点击次数:9441  返回上页

  “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区域发展布局,将会给大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大冶湖高新区是黄石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临空经济区是黄石临空经济的核心区,大冶将全力推动高新区和临空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临空创新发展带的主引擎,辐射带动整个发展带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委全会精神,大冶将着力打造“双区引领、五园支撑、多点开花”全域发展格局。双区引领——以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和黄石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打造引领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双核引擎”,有效衔接黄石“一心两带”战略布局。五园支撑——立足现有的陈贵、灵乡、保安、金山店、金湖等五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将其打造成为黄石“N园”中的“五小龙”,推动镇域经济强劲发展,积极呼应黄石“多点支撑”的战略布局。多点开花——金牛、茗山、刘仁八、殷祖、大箕铺等乡镇,将充分利用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东岳街道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响应黄石“全域一体”的战略布局。
  
  “十四五”时期,大冶将按照“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的方式,积极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五大新城——实施工业复兴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之城;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打造现代空港新城;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实施城市创建工程,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与此同时,大冶将全力做好补短板、强弱项文章,让“十四五”发展更有质量。“十四五”时期,大冶将把重振镇域经济作为重点发力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块状经济,推动镇域经济强劲发展,重塑工业发展优势,助力大冶“百强”路上持续进位。
  
  在此基础上,大冶将努力补齐创新驱动短板,全力推动全区域、全领域科技创新。“十四五”,大冶将重点推进中医药颗粒、芳香产业、生态修复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做成全国领先。
  
  此外,大冶将努力补齐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及民生领域短板,努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人民满意医疗,确保老有所养、困有所帮、住有所居。(记者殷珂整理)
  
  实施“四县战略”进军县域百强
  
  □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
  
  阳新沿江区域产业基础优良,临港优势明显,随着亿吨机制砂、华新绿色建材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将为黄石打造沿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提供重要动力源。“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必将实现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建议》“支持阳新进入全国县域百强”。从“进十争百”到“进入百强”,体现了市委对阳新的期待和信任。经过“十三五”时期的不懈努力,阳新已经脱贫摘帽,主导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显著增强,区位功能优势更加凸显,阳新蓄势发力、后发赶超的态势已经形成。未来“十四五”,阳新有信心、有底气、有基础,更要自我加压、跳起摘桃,集中精力、财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逐步缩小与其他县市差距,早日实现“进入全国县域百强”。
  
  “十四五”时期,阳新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黄石“五城”建设目标和“四再”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改革活县、开放兴县“四县战略”。
  
  打造“一城三区三中心”。“一城”即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县城。“三区”即创建大黄石都市区的重要支撑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中游产业转移示范区。“三中心”就是湖北重要农产品集散中心、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中部地区旅游休闲康养中心。
  
  同时,坚持市域一体、全域黄石理念,抢抓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契机,重点推进规划衔接、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等,全方位对接黄石市域一体化发展,把阳新打造成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与黄石“十四五”规划体系的全方位对接,吸引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助推区域发展,加快黄阳第二通道和沿江廊道建设,加快市域一体化进程。
  
  争取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记者田城整理)
  
  聚力“五个临空”引领美好生活
  
  □黄石港区委书记徐莉
  
  黄石港区将树立全域临空理念,聚力推进“五个临空”战略举措,着力构建“两园两带”产业布局,奋力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域临空先行区、美好生活引领区。
  
  推进产业临空。加快推进临空商务产业园建设。集约集聚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科创经济等新兴业态;通过三链融合、数字赋能,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业态转型升级;利用黄石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两园两带”为骨架、以临空商务产业园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临空智能制造业为支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科创临空。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域临空的核心地位,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临空黄石港建设,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依托环湖大学生科技园等载体,着力打造创客梦工厂、创业部落等新型“双创”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积极融入科技创新协作,做强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引擎。
  
  推进生态临空。加快推进长江岸线复绿和景观项目,把长江岸线黄石港段打造成为滨水绿色发展带的亮丽引线;重点推进磁湖、青山湖、青港湖、大众山等生态治理及沿山环湖休闲运动项目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态公园城市。
  
  推进智慧临空。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建设以“四纵七横”为基本骨架的畅通内循环;重点推进与顺丰国际机场的路网对接,形成融入武汉城市圈路网体系的联通外循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智慧化改造,加快智慧小区建设。全面推行智慧服务,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以“红色网格”“红色物业”为重点,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人文临空。办好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挖掘华新旧址、红楼、海观山、卸矿机、地质里、人民街等文化资源,打造全国工业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提高全区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质量;全面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险保障体系,让全区各层面、各群体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记者吴高斌整理)
  
  锚定“五城”目标加快“五区”建设
  
  □西塞山区委书记朱宏伟
  
  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西塞山区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乘势而上、奋勇争先,把市委战略部署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锚定黄石“五城”目标,加快推进“五区”建设,谱写新时代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锚定黄石“创新活力之城”目标,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过去五年,西塞山区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效良好区”荣誉。未来五年,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争创“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锚定黄石“先进制造之城”目标,加快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塞山区是老工矿城区,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未来五年,坚持“三链融合”,扎实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积极推进数字赋能、数字转型,做大做强特钢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巩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推动制造业迈进价值链中高端。
  
  锚定黄石“现代港口城市”目标,加快建设“黄石临港产业园区”。黄石临港产业园区是全市“四区N园”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五年,对接黄石新港,积极融入黄石沿江高质量发展带,以争当全市“N园”龙头为要求,认真落实“一年规拆改、两年快起步、三年大变样”的工作部署,加快盐田港长江总部建设步伐,推动临港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锚定黄石“山水宜居之城”目标,加快建设“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近年来,西塞山区抢抓政策机遇,陆续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金湾工程”和沿江综合整治“百年钢城、十里秀带”工程。未来五年,要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着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锚定黄石“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加快建设“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目前,“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建设已实质性启动。未来五年,要深度开发利用工业文明和非遗文化,提档升级西塞山、黄荆山风景区,加快建设夏浴湖湿地公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开发。
  
  (记者刘艳新整理)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首善城区
  
  □下陆区委书记郭波
  
  下陆区将结合落实黄石五大转型、五城建设、“四再”要求,把市委全会精神和建议稿任务要求以项目化、责任化、清单化形式落实到下陆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中,为黄石发展贡献下陆力量。
  
  “十四五”时期,全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全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加强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下陆文化软实力;大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下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善城区新征程。
  
  全区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大战略机遇,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构建错位发展、互补融合、“含新含绿”、集群效应明显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发挥铜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延链补链强链”的现代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闭环,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跨境电商产业链导入临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将老下陆与团城山衔接,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热土和现代化首善城区建设标杆区块,建设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构建大商业格局,加快磁湖西岸开发,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商贸、信息科技产业为主导,建设磁湖高端商贸产业园;依托东方山健康养生文化底蕴,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串起山上山下优质资源,建设以中医养生、素食餐饮、文旅休闲、全民健身、高端养老产业为主导的东方大健康产业园。加快新老下陆城市更新步伐,依托城市更新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焕发城区活力,建设以工业记忆文旅、片区商贸、邻里服务、居家养老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文化产业园。加快构建“四圈融合、五区协同、六园并进”的全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华中跨境电商集聚区、湖北大健康产业样板区、鄂东消费核心区、黄石智慧城市先行区。(记者万经煌整理)
  
  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
  
  □开发区党工委·铁山区委
  
  “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区域发展布局贴合实际、振奋人心,既体现了中央省委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体现了市委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
  
  勇担发展新使命。省、市委全会的战略部署给开发区·铁山区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开发区·铁山区将继续坚持“龙头、核心、前沿”定位不动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爆发期、大冶湖核心区成熟期、基础设施框架提升期、全域一体化形成期的“四期”叠加机遇,以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为核心,积极打造铁山临空经济产业园、金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汪仁电子信息产业园、章山新材料产业园、太子生命健康产业园、大王绿色经济示范园,按照“镇园合一”的思路推动镇域经济强劲发展。
  
  投身“全域一体”主战场。开发区·铁山区将坚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统筹大冶湖南岸与大冶湖北岸、大冶湖生态新区与铁山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西优东拓、南进北连”步伐,在交通、产业、空间等方面做好统筹,加快与大冶、阳新、新港、老城区进行无缝衔接,成为全市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核心。
  
  当好产业发展主力军。开发区·铁山区将继续夯实实体经济底盘,全力做好强优势、补短板文章,聚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1522”发展目标,保持招商定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落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把“一主三大六新”产业链条延伸拉长,规模做大,争当“再造黄石工业”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开发区·铁山区将围绕“五城”建设,瞄准“四再”目标,找准在全市“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空间布局中的位置,优化形成“一核六园、全域一体”的发展格局,勇挑高质量发展重担,强化龙头意识,充分发挥临空临港临湖优势,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努力建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全域一体化的核心、改革创新的前沿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强力实施绿色交通、智慧园区、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产城融合、营商环境“三大新飞跃”,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主办单位:黄石市招商服务中心 电话:0714-6360166

地址:中国黄石·广会路10号黄石广电中心21楼 网站标识码:4202000047

鄂ICP备19026844号-1 工信部链接:https://beian.miit.gov.cn/